打通基層理論宣講“最后一公里”
聚焦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引導廣大干部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永州市重點圍繞宣講隊伍從哪兒來、宣講內容如何讓群眾喜聞樂見、宣講效果如何直達基層三個問題,大膽創新,積極探索,著力打通基層理論宣講“最后一公里”。
圍繞宣講隊伍從哪兒來,規范組建“二十大·二十隊”微宣講隊伍。在市級層面,成立市委宣講團,同時由宣傳、黨校、司法、人社、共青團、婦聯等部門組建“理響永州”“公職律師”“薪火相傳”“蓮姐姐”等6支微宣講隊伍,市委書記親自擔任宣講團團長和“理響永州”微宣講隊隊長。在縣級層面,每個縣市區組建宣講團和微宣講隊伍,由縣市區委書記擔任宣講團團長和微宣講隊隊長,縣市區委宣傳部部長擔任聯絡員,從優秀黨員、政法“五老”、模范人物中挑選骨干,組建“瀟湘習語”“瑤都紅”“小喇叭”等14支特色微宣講隊。為加強管理、提升能力,對“二十大·二十隊”600多名骨干采取集體備課、統一培訓、試講試課、競賽評比等方式進行統一規范,要求講全、講深、講到位。
圍繞宣講內容如何讓群眾喜聞樂見,用心打造“理響永州”理論宣講欄目。堅持分眾化生產內容。市內選取“二十大·二十隊”中的優秀骨干,市外組建湘粵社科智庫聯盟,加強與省委黨史研究院、省社科院、團省委、省社科聯及廣東省社科聯的密切合作,聯合組成宣講師資庫。面向黨員干部開設“專家講”,面向青年開設“青年說”,面向學生開設“思政課”,面向廣大群眾開設“紅色故事薈”。堅持節點化推出內容。黨的二十大召開前,組織市內領導干部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永州的實踐與思考,邀請權威專家解讀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比如長江學者、華南師范大學教授陳金龍解讀“中國式現代化”,引發廣泛好評。黨的二十大召開期間,連線采訪歷屆黨代表和習近平總書記接見過的大學生、技術工匠、農民群眾談切身體會。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后,集中組織開展“二十大·二十隊”七進宣講活動。堅持本地化選擇內容。突出擺事實、列數據、作對比,比如宣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列舉市委市政府花3億元把湘江邊漁村改造成市民公園,而不是開發房地產項目,貼近身邊實際,從而讓聽眾感到親切。突出深入挖掘永州優秀傳統文化,比如將舜帝德孝文化、周敦頤理學文化、柳宗元以人為本倫理思想等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宣講內容。突出講述永州耳熟能詳的革命英雄故事,撫今追昔、鑒往知來,從而增強聽眾情感呼應。突出宣傳推介新時代永州好人好事,用凡人善舉引領人們見賢思齊?!袄眄懹乐荨睓谀繄F隊榮獲2022年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
圍繞宣講效果如何直達基層,著力構建市縣鄉村四級雙向互動的傳播體系。以全省唯一一個中宣部市級媒體深度融合試點為契機,全面鋪開融媒體中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合共建,推進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推動黨的理論、黨的聲音精準到達千家萬戶。建立下行推送機制。在傳播隊伍上,建立市、縣兩級融媒體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兩中心”融合傳播指揮調度專班,182個鄉鎮街道以宣傳委員為主分別建立一支20人以上的骨干通訊員隊伍,3312個村(社區)分別建立一支30人以上的宣傳聯絡員隊伍,宣傳聯絡員由黨員、網格員、返鄉大學生、村民小組長、退休人員等組成,現已達到近10萬人。在推送內容上,重點聚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理響永州”精品節目。在下行渠道上,建立覆蓋全市466萬用戶短信提醒、147萬臺電視開機播放、11.6萬個微信群推送、3.2萬個“村村響”廣播的傳播矩陣,運用“網絡+網格”技術系統,整合人員、內容、渠道進行推送。建立上稿報道機制。扎實開展“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主題采訪活動,派出100名縣級融媒體中心記者蹲點基層一線,成為宣傳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實踐者,帶動1000名志愿服務者成為骨干新聞宣傳通訊員、報道員,有效擴大了新聞采寫面。建立統計評價機制。市一級建立統一指揮調度的技術平臺,市縣鄉三級對各地各單位的報道量、轉發量、閱讀量、評論量納入宣傳思想工作績效評價范圍。運用這一傳播體系,“理響永州”平臺產品的轉發量迅速提升,今年推出的8期節目在紅網的單條瀏覽量均超過了千萬,總瀏覽量突破3億人次。同時,發揮中宣部試點先行先試優勢,創新采編方式,聯合央視《焦點訪談》、湖南廣電新聞中心和市、縣四級媒體推出《普利橋種糧記》,分春耕、夏管、秋收三季共30集,鮮活生動講好了“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永州故事,總點擊量突破3.5億人次,把黨的創新理論和黨的二十大精神送到了田間地頭。
(作者系中共永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 新湘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