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千萬工程”經驗繪就鄉村絢爛圖景
從開化縣金星村“空氣也能賣出一個好價錢”,到安吉縣魯家村農民裘麗琴從聯合國頒獎典禮上捧回“地球衛士獎”;從德清縣仙潭村的“幸福鄰里”,到蕭山區梅林村無處不在的數字應用和觸手可及的“未來感”……浙江鄉村的美麗故事俯拾皆是、影響深遠。
鄉村巨變,山河錦繡。之江大地上的這一幕幕美麗蝶變,源自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主持和倡導的“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20年接續奮斗,20年向美而行,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自覺和韌勁,循序漸進、久久為功,推動“千萬工程”在內涵上實現了由“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到“千村精品、萬村美麗”再到“千村未來、萬村共富”的迭代升級,成功探索出一條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美麗中國的科學路徑。
實踐檢驗真理并彰顯真理。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千萬工程”,在持續探索和具體實踐中,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造福了萬千農民群眾,促進了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有機融合,推動浙江逐步形成了“千村向未來、萬村奔共富、城鄉促融合、全域創和美”的生動局面。這一經驗案例,是我們學深悟透、細照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活教材。
農村美不美、農業強不強、農民富不富,直接關系著鄉村振興的成效成色。農村宜居宜業、農業高質高效、農民富裕富足,是鄉村振興的“標準配置”。如何因地制宜增色、達標?被實踐廣泛檢驗的“千萬工程”經驗案例中有許許多多的“真經”。我們要深入挖掘這一“富礦”,立足案例基本情況和主要做法,緊密結合本地本部門工作實際認真研讀思考,掌握蘊含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深化規律性認識,著力提升運用黨的創新理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更科學的理念、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一邊是工業化、市場化、城鎮化迅猛發展,一邊是鄉村的水臟山禿、垃圾成堆,環境問題嚴峻,群眾健康受到威脅。如何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圍繞解決這一問題,從2002年12月起,習近平同志用118天時間跑遍浙江省11個地市,沉到一線,一個村一個村地仔細調查研究,這才有了“千萬工程”戰略擘畫。做決策需要調查研究,今天我們學習好、運用好“千萬工程”經驗案例,同樣需要深入基層一線,帶著強烈問題意識,做深做細做實調查研究,虛心拜群眾為師,從而使我們抓落實的舉措更有針對性、科學性、實效性,能夠帶給群眾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不全面的?!眾^進強國復興新征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扒f工程”擘畫的美好藍圖、指明的努力方向、蹚出的成功路徑、形成的寶貴經驗,是各地各部門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活鄉村振興文章的思想寶藏、理念寶典和方法寶庫。廣大黨員干部要在深研深悟基礎上對標對表、創新創造,切實把學習成效轉化為解難題、謀發展的強大動力,不斷書寫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城鄉融合、建設美麗中國、促進共同富裕的絢爛圖景。
- 新湘導讀